安道尔

致敬住窑洞吃雨水,六旬著名画家带学生

发布时间:2023/2/1 22:06:23   点击数: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8885.html

年少从军,痴心艺术

十七岁时对麻黄梁一见难忘

四十年光阴匆匆

他行走在黄土高原的莽岭大川

不仅画出一幅幅煌煌巨作

更以一己之力免费授徒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水墨人物画家

他就是——

陈钰铭

陈钰铭,国内当代现实主义美术创作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年12月,河南洛阳人,年入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结业于中国美院中国人物画高研班。曾任总政治部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主任编辑,总政治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一级美术师。代表作《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向日葵》等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多次获得全国各类顶尖奖项。

一位与黄土高原毕生结缘的“画痴”,带领一群有着不同成长背景的学员,一年又一年行走在西北黄土高原,在艰苦环境中扎根泥土、写生创作。

上周六,一场特别的师生展在军事博物馆开幕,这就是由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永怀初心”——陈钰铭师生作品展。展览展出当代现实主义创作重要代表人物陈钰铭及其学生的作品,包括巨幅主题创作、人物山水写生等一百多幅画作,参展画家七十八人。参展人数和作品规模之大、数量之高以及地域之广,在以往的师生作品展中尚无先例。

创作缘起

命运把他放在了穷山沟里

年,一个十七八岁的新兵入伍来到山西境内岚漪河畔的岢岚县,与陕北一河之隔。下车后迎面是一片黄土,天下着小雪,他步行走了很久才到新兵连。这个新兵就是陈钰铭。他生于中原,一口洛阳口音一生未改,但他的作品中却渗透着黄土高原的厚重与悲壮。因为从十七岁时,“命运就把我放在了山沟里”。

自幼喜欢绘画的陈钰铭,入伍前在版画里看到的西北农民都是一脸幸福的形象。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部队开展助民劳动,到隔壁村庄打扫卫生,发现老乡家里十几口人只有一铺炕、一口锅、一只碗,家徒四壁的场景令部队领导都震惊落泪,想不到老乡生活竟如此贫穷。从那时起,苍凉的黄土就注入了陈钰铭画作的基因。

陈钰铭曾在汽车营当电影放映员,数年间足迹遍及河曲、偏关、神木、榆林等地的山山水水。闲暇时他就背起包,寻觅适合写生的山沟。有时候他背上几个馒头、带着一盒火柴上路,一走就是上百公里。夜里,他宿在牧羊人废弃的窑洞里,生火取暖,啃几口馒头。

在西北地区逢集时,陈钰铭时常手捧速写本在集市上寻觅适合入画的农民形象。一次,他尾随一位老汉边走边画,弄得老汉高兴不起来,进而恼怒,抡起扁担撵他。陈钰铭躲闪之间才明白老汉认为自己代表革命老区的形象,那会儿正饥肠辘辘形象不佳,画他便是笑话他。陈钰铭连忙道歉,买来肉夹馍,二人边吃边唠,成了朋友。

寻找绘画模特

一次陈钰铭乘坐客车去榆林,忽然窗外闪过黄土高原一片壮美的沟壑,他激动得连喊司机停车,司机转头一顿骂:“停什么停,要停到前边麻黄梁再停。”没想到这一句话竟注定了他此后创作的圣地。到了麻黄梁停车后,陈钰铭背着书包飞也似地往回跑了五公里,重新回到刚才看到的地方。面对纵横交错的千山万壑与河流,陈钰铭拿出速写本挥笔创作,画出奠定他在画画界地位的第一张水墨中国画。

“纸是用一毛七分钱买的,很粗糙。”这幅画如今在陈钰铭看来画得并不算好,但是情感非常真诚。后来这幅画被选上了全军美展,许多诗人被这幅画感染,从而创作了诗歌,还影响了很多画家也开始画黄土高原。

艰苦写生

师生野外写生窑洞里吃住

年,陈钰铭创作的《历史的定格》获第四届“八一文艺大奖”、长春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国际美展金奖,年的《天籁》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银奖……陈钰铭在画坛的名气越来越高,逐渐有学生慕名前来向他学习。

上世纪90年代,二十岁出头的安徽青年郑天伦擅长画连环画,通过向出版社投稿赚取微薄的稿费,期待自己的才华被外界认可。画了12年连环画后,他打算转型,买了一套《中国人物画全集》,一下子就被陈钰铭的作品吸引住了。郑天伦决定向陈钰铭老师求学,背着自己创作的国画毛遂自荐来北京找他。

陈钰铭到北京工作以后,在平谷的山村里租了一家小院作为创作基地。一天他正在创作,郑天伦打来电话说想拜访,陈钰铭吃惊地问:“我在山里,你要过来吗?”郑天伦问了地址,背着画来到这个离平谷县城40公里的小山村,成了第一个到山村拜师学艺的学生。

陈钰铭对这些找上门来的学生分文不收,指点他们的画作,一起写生创作。起先他们在平谷当地找村民当模特,后来因京郊旅游兴起,村民当模特要价太高,他们便转战河南、西北地区,曾给予陈钰铭最初灵感启迪的麻黄梁成了师生们常去的地方。

野外写生之旅

刘建国是从年开始跟随陈钰铭学习的学生。“记得我们去陕北的麻黄梁,最早的时候我们租了一排窑洞,找当地的老百姓给我们做饭。窑洞里面到处掉土,第二天早上起来脸上都是土,吃的水是地窖里的雨水,很浑浊。”而吃的东西也基本是土豆,上午炒土豆,下午炖土豆。学生们提出想吃毛豆,做饭的师傅将地里拔出来的整把毛豆,带泥连杆一块煮。由于当地水硬,食物也不卫生,陈钰铭吃坏了肚子,但怕影响到学生们的情绪,硬是没有说出口。

据说这盛菜的缸前一天还是猪的餐盆

陕北煮毛豆是整棵一块煮且不用洗的

吃得差倒在其次,最厉害的是当地气候。夏天在高原上写生,很多学生的脸被晒脱皮,冬天野外写生则冻得够呛。刘建国回忆:“天气太冷,一涮毛笔,提溜出来就冻成了冰棍。老师自己住的窑洞,因为太冷了,加上劳累,有一次回去后病了六个月。”

永怀初心

画出高原人民的生存抗争

写生路上,陈钰铭永远每天起得最早,学生们还没有起来,他就已经为大家找好了写生的最佳地点。他笑称自己的爬山水平比学生们都高,“一到黄土高原那儿,我就觉得来劲。”

荒凉粗犷的黄土高原,在陈钰铭的眼里却是缪斯女神,也给了画家太多精神的震撼与洗礼。一天,学生们正在写生,忽然听到山那边传来苍凉的唢呐声,大家猜测山村里是否在办丧事。未想到翻过山,却看到村民在办婚礼。陈钰铭感慨,即使是喜事,在这片自然条件严酷的大地上也透露出悲凉色彩,唢呐声声,是情感宣泄,也是生存抗争。

慕名而来找陈钰铭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年底,陈钰铭“水墨家园”工作室成立,学员既有美术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也有自学成才的自由画家,其中有的搞工程,有的是公司职员。即使基础不好的学生,但只要有创作的原始冲动和对水墨的独到感觉,陈钰铭都会接纳。

部分学生作品:

党玉刚《守望》cm×cm年

王辉《牛市》cm×cm年

曹荣《丹霞雪韵》cm×cm年

何永飞《远天垂地外》cm×cm年

陈钰铭的的教学原则是:“尽量不学我绘画的具体技法,学习我绘画的观念和认识。”在找到他学画之初,有的西北学生一天“造”很多张画,不愿画家乡山水,却跑老远去画黄山。陈钰铭要求他们摆脱既有的思维模式,感悟身边的自然之美,而不是只盯着名山大川,“哪怕是一条小水沟,只要它能感动你,那你就画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陈钰铭cm×cm年

《二月二龙抬头》陈钰铭cm×cm年水墨设色

《轩辕皇帝》陈钰铭cm×cm年

在学生的眼中,陈钰铭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鼓励大家找到自己的风格。在艺术方面一丝不苟的他,却对自己的生活很粗心,有时一条裤腿卷着,另一条裤腿耷拉着,注意力全在画纸上。“老师总跟我们说,我们就是画画的,把画画好,其他的事情别去管他,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一位学生如此说。

如今60岁的陈钰铭感觉身体状态已与30岁时完全不同,他感叹如果能够画出30%的想法,已经是幸运。办完师生展后,他打算回到河南隐居一段时间,专心用三四年的时间创作一幅大作品。当然,这幅画仍与他魂牵梦萦的黄土高原有关……

“永怀初心”——陈钰铭师生作品展

展览时间年11月13日-年11月22日12时

展览地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海淀区复兴路9号)

-End-

攀登艺术高峰

本期图片来自陈钰铭师生

本期监制:周南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rk/250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