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地理 >>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有所感
花了三个半天的时间,读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是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的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
我被这部小说深深的吸引。每次翻开这本书,眼睛跳跃在字里行间,心灵也深受其激荡。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似一璧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这段文字把整本书的精华凝练出来了。这正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是一部可以洗涤人的心灵的小说,是一部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忘我的小说。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向读者娓娓道来: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思赐的也艰平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裒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顾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翻读这本书,这位年逾九旬的鄂温克女人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鄂温克游牧民族的淳朴、真实;鄂温克民族萨满的神奇力量;鄂温克民族驯鹿的自由自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个充满神奇力量的深林哺育了鄂温克人,也见证了鄂温克人的人情冷暖。
鄂温克民族里的买个男人都是狩猎的好手,男人们外出狩猎,女人们在乌力楞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每每男人们狩猎到类似熊这样的大动物的时候,乌力楞就会有狂欢。鄂温克民族的每个人都是直爽的人儿,他们都是勇士。他们都爱喝酒,都愿意在分享猎物的时候围着篝火高兴地喝酒,欢快地唱歌儿。
鄂温克民族的人儿都是那么值得赞扬:
像林克,为了保护其他人而去喝天上的水了;
像伊万,在日寇来袭的时候奋勇地加入抗日的队列;
像拉吉达,在“我”遇到大黑熊,遇到危险的时候救了“我”;
像瓦罗加,对“我”的爱无以言表……
这个民族也有一些人儿,让人怜惜:
像可怜的马伊堪,刚出生就被生母遗弃,幸而得到拉吉米的收养,但是却因为拉吉米不舍得她离开,一直觉得她是个小孩,孤独寂寞了一生;
像可怜的尼都萨满,尼都萨满和林克这对兄弟,同时爱上了达玛拉,而达玛拉最后嫁给了林克,在林克去了天上之后,尼都萨满和达玛拉的感情却因为氏族的原因给扼杀下去,最终孤独终老;
像无私的妮浩,她真的是一个非常的伟大的萨满,三次为了救人而让自己的儿子离开了人世,自己的女儿贝尔娜也因为害怕逃离了,只是在妮浩的葬礼上回来送了她;
像安道尔,原本天真无邪的一个男子,却因为遇到了瓦霞,这一生没有了光彩,在被瓦霞欺骗后被迫娶了瓦霞,他们之间却没有任何感情,而瓦霞确确实实是一个淫荡的女子,安道尔最后在狩猎过程中被维克特误杀;
像伊芙琳,被迫嫁给坤德,而这造成了伊芙琳和坤德两个人的悲剧……
鄂温克人是淳朴的,是团结的。他们每个乌力楞的男人们一起外出打猎,女人们一起在乌力楞干活儿。他们狩猎的成果会在整个乌力楞分享,他们会照顾弱者,而不是抛弃弱者。他们信萨满,萨满也确实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救赎人们。
很喜欢驯鹿,它们会自己出去找吃食,也会自己回到乌力楞。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去描述驯鹿,但是每个乌力楞是离不开驯鹿的,每个乌力楞都有相当数量的驯鹿。驯鹿可以在迁徙时驮物品,也可以驮乌力楞里体弱的人儿。驯鹿是乌力楞的朋友,是乌力楞的瑰宝。
《额尔古纳河右岸》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一种安静,也许在你静心阅读她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了。只是读到最后难免惋惜,现在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已经不再似从前。
赞赏
长按在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白癜风能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dl/1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