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地理 >> 世界地理第七章欧洲西部与德国
第七章欧洲西部与德国(-1)
一、位置
#欧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1、绝对位置:20°W——30°E;35°N——70°N;
2、相对位置(北、西、南;)
①亚欧大陆西岸;
②北临北冰洋;
③西临大西洋;
④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⑤东南以土耳其海峡与亚洲为界;
二、概况
1、面积:占欧洲的一半;
2、分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主要国家及首都:
北欧(5):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
西欧(7):爱尔兰、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摩纳哥;
中欧(8):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南欧(16):(阿尔卑斯山以南)
伊比利亚半岛(3):西、葡、安道尔;
亚平宁半岛(3):意大利、圣马力诺、梵蒂冈;
巴尔干半岛(10):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阿尔巴尼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三、地形
1、地形特征:①以平原、山地为主;②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半岛,岛屿;
#主要半岛: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主要岛屿:不列颠群岛、爱尔兰岛、冰岛
#主要海域:
内海:波罗的海、黑海;
边缘海: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地中海
主要海湾:比斯开湾
#主要海峡:英吉利、丹麦海峡、直布罗陀、土耳其海峡
2、主要地形类型、分布及主要地形区:
平原——分布:北海及波罗的海沿岸——主要地形区:西欧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为界);
山地——分布:北部和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3、地形成因:
(1)平原:多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成因:冰川堆积;
(2)在南北两大山区多湖泊——成因:冰川堆积(冰碛湖)
(3)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成因:冰川侵蚀;
#冰川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1)侵蚀——冰蚀地貌:冰斗、角峰、峡湾(U型谷)、冰蚀湖;
(2)堆积——冰碛地貌:冰碛平原、冰碛湖;
冰碛:冰川携带的碎石岩块,通称为冰碛。
#阿尔卑斯山脉垂直自然带谱的南北差异及原因(P册40)?
南坡自然带高限比北坡高;
原因:①(热量、日照)南坡为西风背风坡,降水少,且为阳坡,日照充足,气温较高;
②北坡为西风背风坡,降水多,且为阴坡,日照较少,气温较低;
四、气候
1、气候类型及分布:极地气候、温海、温大陆、地中海、高山;
#自西向东,气温、降水有何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P读图指导)
气温:①夏季,自西向东,气温越来越高;②冬季,自西向东,气温越来越低;③全年,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降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原因: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小,大陆性逐渐增强。
#看图“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自西向东、越往内陆,气候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冬季气温越来越低,而墙壁厚度越来越厚,越利于御寒保暖。
2、与其他地方相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的原因?(回忆非洲:热沙分布广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35°N——60°N之间,为北温带;
②大气环流:大部分地区受中纬西风带控制。——降水
③地形:中部以平原为主,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降水面积
④海陆位置:大陆轮廓支离破碎,海洋深入陆地,各地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
⑤洋流: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西部沿岸,增温增湿。
#思考:北美温带海洋性分布特征及原因?——狭长分布;地形;
3、欧洲南部:地中海气候
(1)成因: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
(2)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3)植被及特点: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特点: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很深;
(4)水果: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
(5)油料作物:油橄榄;
五、河流
1、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流量:A、量:水量较大;B、变化: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小);——气候、降水
②流速:水流平缓;——(地形)
③汛期:不明显——气候,降水
④结冰期:无结冰期——气候,气温;
⑤含沙量:小——植被、降水、地形
2、主要河流:
(1)多瑙河:(欧洲第二长河)
①发源:德国南部山地。
②流向:自西向东;
③流经国家(9各):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
④注入海洋:黑海;
(2)莱茵河(发源、流向、流经国家、注入):
①发源: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北麓;
②流向:自南向北;
③流经国家: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
④注入:北海;
#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1)自然因素(便于通航):
①流量、汛期、水位:温海,降水较多且均匀,流量大且稳定,无明显汛期,水位季节变化小;
②流速:大部分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缓;
③结冰期:无结冰期,可全年通航;
④含沙量:含沙量小;
⑤江海联运:注入北海,可实现江海联运。
(2)社会经济(运输需求):
流经鲁尔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众多,客货量大,运输需求大;
六、湖泊:
(1)分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阿尔卑斯山脉南北两侧
(2)成因:冰川侵蚀、冰川堆积。
七、人口
1、人种:白种人;
2、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主要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3、人口分布特点:沿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成“十”字形。
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5、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缓慢
6、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
①经济负担加重。
②劳动力不足,;
③国防兵员不足;
④青年压力大,社会保障压力大;
#解决措施:①鼓励生育;②接纳移民;③延迟退休;
八、城市化的特点:
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出现郊区城市化的现象
九、工业
1、概况:发展最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经济发达;
2、工业分布特点:
①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
②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南部至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呈“十”字形。
3、著名的工业区:
德国:著名的“鲁尔区”、南部慕尼黑新兴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及苏格兰的高新技术区;
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
4、进出口贸易情况:
进口:原料、燃料、粮食;
出口:工业制成品;
#主要工业部门(P册):
本区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工业、汽车制造工业、飞机制造工业、电子电器工业、石油化学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布在这些地方?
分布特点: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原因:①交通:沿海,交通便利,利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
②市场:沿海城市密集,靠近消费市场;
③能源:接近北海油田,石油资源丰富;
④技术:技术水平高;(劳动力、资金)
#发展工业的条件
A、便利的航运条件:北大西洋航线:欧洲向西横跨大西洋到北美,向南到地中海沿岸;亚欧航线:欧洲西部经地中海过苏伊士运河到波斯湾、东南亚、东亚和澳大利亚。
B、丰富的资源:鲁尔区的煤矿,洛林铁矿,北海油田;
C、雄厚的科技;
D、广阔的市场;
(资金、劳动力素质)
十、农业:
1、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饲料:温海,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气温日较差较小,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②市场: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人们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
(地形、技术、交通)
#乳畜业在地图上的分布:分布在大城市外围,和城市带、工业区、人口密度分布具有一致性;
#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原因?——纬度:热量+气候:日照
2、法国:少有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
#地图上(P册63):西欧混合农业:种植牧草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牛;
3、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发达。
英国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
4、亚热带水果产区和园艺业。(油橄榄、柑橘、葡萄等)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5、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分布在挪威附近
十一、旅游业
1、分析西欧旅游业繁荣的原因?
自然:①旅游资源丰富,价值大,地域组合好;
社会经济:①经济发达,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大,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③地区接待能力强,环境承载力大;
④政府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
2、说明欧洲西部游客的去向和数量特点及原因?(P册40)
特点:①由北向南;②由中欧、西欧到南欧;③英国游客主要到西、法;德国游客主要到西、法、意、希、奥;
原因:自然:气候:南欧纬度较低,为地中海气候,气温高,光照充足,气候优越,多阳光沙滩;
社会经济:①交通:水陆空条件都好,交通便利;
②市场:市场距离较近;
③需求:经济发达,收入高,时间充足;
④文化:文化和习惯相近;
⑤签证:同属欧盟,签证方便;
3、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
北部:挪威沿海——峡湾地貌
中部:荷兰——郁金香花田;阿尔卑斯山——登山,滑雪;瑞士——日内瓦湖风光
南部:地中海沿岸——沙滩,日光浴;希腊——爱琴海
人文景观
法国——巴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
希腊——巴台农神庙
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威尼斯、比萨斜塔
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会
英国——伦敦塔桥、大本钟、伦敦之眼
西班牙——斗牛
德国——科隆大教堂、天鹅堡
瑞士——钟表展
十二、欧盟
成员国有哪些?发展概况?
1、政治经济区域一体化组织:
2、发展历程:
3、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4、欧元:
十三、地中海地区
近年来,地中海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欧洲花卉、蔬菜等时鲜业的种植基地的优势条件?
①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冬季温暖湿润,有利于花卉、蔬菜生长;
②交通: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便利;
③市场:西欧、北欧纬度高、气候条件差,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④技术:保险、冷藏技术进步;
德国
一、位置
1、绝对位置:6°E——14°E;45°N——55°N;
2、相对位置:
北临:波罗的海、北海、丹麦;
东:波兰、捷克;
南临:奥地利、瑞士;
西临:荷、比、卢、法;
二、地形
1、地形特征:①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②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2、主要地形区:
(1)平原:波德平原;
(2)山地:中德山地;
(3)高原:巴伐利亚高原;
三、河流运河
1、主要河流:莱茵河、威悉河、易北河;
2、运河:中部运河、美因—多瑙运河、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基尔运河)
#德国境内有哪些具有国际意义的运河?它们各自有何作用?(P书72)
美因—多瑙运河——①沟通:沟通莱茵河、多瑙河的水运;②航程:缩短中欧到东南欧的水路航程,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
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基尔运河):①沟通: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②航程:缩短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航程,节约运输时间和成本;
四、农业分布特点(北部、南部):
1、北部——发展畜牧业
农业发展条件:
①气候:纬度较高,温海,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少,光热条件差,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②地形:波德平原,地势低平;
③土壤:土壤较贫瘠;
2、南部——南部河谷地区: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水果;南部河谷两侧的山地:森林、高山牧场;
农业发展条件:
①纬度较低,日照时间长,光热条件较好;
②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③河谷地区土地肥沃;
五、交通——便利
①陆上“十字路口”:位于欧洲中部,欧洲大陆南北向、东西向的铁路都经过德国;
②海运:北部面临波罗的海和北海,海上交通十分便利;
③内河航运:境内各大河之间有运河相通,水运便利;
六、工业
1、概况: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经济实力雄踞欧洲之首。
2、鲁尔区(发展条件、衰落原因、振兴措施):
(1)发展条件:(地理位置、市场、交通、水源、原料、燃料)
(2)衰落原因:(新技术革命、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钢铁过剩、环境污染、交通拥堵)
(3)振兴措施:(产业结构、布局、科技、第三产业、旅游业、美化环境)
3、新兴工业——慕尼黑
(1)地位:德国的“硅谷”
(2)工业部门:宇航、飞机制造、微电子中心;
(3)形成的区位条件(联想硅谷):
①先进的科学技术,多高素质人才;
②发达的交通;
③广阔的国际国内市场;
④环境优美;
努力创造价值
赞赏
人赞赏
长按郑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dl/1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