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地理 >> 烧火佬,你懂这是什么意思吗
烧火佬
最近去邻县乡下参加婚礼,看了一场“好戏”。
临近中午,趋车来到亲戚家。尚未坐定,一阵喧闹声吸引了我的目光。
“烧火佬来了!”一阵敲锣打鼓伴随着一声吆喝,一个身穿大红衣,头戴尖尖帽,肩扛吹火筒,画着大花脸的男人,被一群人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出来了。我定晴一看,这不正是今天婚礼上新郎官的父亲——我的表兄么。
紧接着,有人高喊:“看老公公背儿媳妇了!”
“烧火佬”背儿媳妇要经过化妆、背儿媳和发表宣言三个步骤。
化妆是挖空心思的。众好事者左呼右拥,将“烧火佬”的脸涂上锅底灰,打上口红,画上大花脸,戴上高帽子,胸前挂上大红招牌,招牌上写着“我是烧火佬”五个醒目的大字。
背儿媳进入高潮。结婚讲究良辰吉时,迎娶新娘的婚车在两三百米的地方停下,亲友们“押”着烧火佬去迎接新娘。他们将新娘从婚车上请下来,要老公公背儿媳回家。“烧火佬”不肯背,人们堵住不让走。眼看吉时已到,“烧火佬”只好在亲友们的逼迫下,背着儿媳回家。这时,大人小孩一片吹呼:“老公公背儿媳妇了!”
新郎新娘行拜堂礼后,主持人高喊:“烧火佬发表宣言了。”“烧火佬”被亲友们推上前,递给他一张纸,叫他大声读出来:
今天儿子结大婚,忙坏我这烧火佬。
别的事情别找我,一心只想来烧火。
早在半年就擦枪,子弹准备几大箱。
只要儿媳喜欢我,保证三枪不走火。
老婆千万别吃醋,儿子工作我来做。
烧火本事祖上传,肥水不流外人田。
婚礼场面十分热闹。一阵阵放荡的欢呼声,遥相呼应,一阵阵淫邪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没给我带来喜悦的心情,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当地人向我介绍说,儿子结婚逗烧火佬的习俗是祖上流传下来的。生活困难时期几乎销声匿迹,生活好转了又死灰复燃。近几年越演越热闹了。也有个别人反对的,但由不得他,只要有喜事,就得闹个翻天覆地才尽兴。据说儿子结婚逗烧火佬的习俗不仅川南一些乡下流行,在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也很热闹。
烧火又叫扒灰。据传王安石晚年和儿子一起生活,一日进得书房,在布满灰尘的书桌上随手写了两句“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这时,儿媳进来看了,续写了两句:“公公若想弹一曲,肥水不流外人田。”刚写完,儿子就进来了,问:“父亲在干什么呢?”王安石即忙用长袖拂去书桌上的字,忙答:“扒灰。”从此“扒灰”不胫而走,又因过去在灶边扒灰为烧火佬,所以公公又俗称烧火佬。
老公公烧火是指翁媳间发生性关系的乱伦行为,烧火佬指乱伦中的公公。这种不良风俗是对“烧火佬”人格的污蔑,是对亲家的不敬,是对新郎的侮辱,是对新娘的糟蹋。假如“烧火佬”假戏做真,如愿以偿,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家还是家?这家人还是人么?
作者个人简介
李万旭,字凡夫,号开口笑。筠连县沐爱镇人,曾任筠连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筠连报》主编、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四川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宜宾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市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市百人宣讲团成员、市级宣讲员,现为筠连县作家协会顾问、筠连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筠连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
李万旭先生好学善思,对社会有深刻的洞见,对人生有独到的见解,对人性有深入的思考。他爱好书法,不时研习,以此修身养性,以硬笔书法见长。他思维活跃、幽默风趣、常常口出妙语,时人赠号“开口笑”。他做人低调,为人谦逊,善待他人,与之相处,轻松愉快。他热衷于发现和推荐文化人才,许多文化人都成了他的朋友,对筠连文化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他乐于助人,先后为六百多人提供义务心理咨询,为万多名干部职工和村(社区)干部开展人生哲学和心理健康讲座服务。工作学习之余偶有创作,他的硬笔书法、诗歌、杂文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