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行政 >> 什么是回向文回向的意义
平时我们做了善事,每天课颂或者做完功课,总要进行回向,把功德「回向」给亲友、冤亲债主、法界众生等。到底为什么要回向?「回向」的意义是什麼?
其实,「回向」是佛教极为殊胜而独特的修行法门之一;「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它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未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为殊胜。
「回向」即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根据诸经记载,将回向种类归纳成六种:
1.回事向理:将所修千差万别的事相功德,回向於不生不灭的真如法界理体。
2.回因向果:将因中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最高无上的佛果。
.回自向他: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4.回小向大:将自决自度的小乘之心,回向转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
回向是实践「自他两利」、「冤亲平等」的大乘菩萨道的最佳法门;因为回向的对象可广及法界一切众生,而回向冤亲债主,可以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回向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体现,唯有了悟「人我一如,冤亲平等」精神的人,才能回向。所以一念回向心,为菩萨一切行中推为上首;因此,无论修什麼行门,做什麼功德,皆应回向。
回向有三种作用:1.令善业归向特定的善愿而成熟,而非随着自己的烦恼习气成熟;2.令善业增长广大;.培养、扩大我们的心量。
回向本身也是一种修行,帮助我们提策宗旨、开发内心、扩大心量、增长慈悲、与众生结善缘,这才是核心,并不是我们有多少功德能力去帮助众生。当然我们的心至诚恳切时,回向对众生必有利益,但不能用世俗的观念去衡量、理解回向。
回向有总别二种,回向给一切有情皆成佛道为总回向,回向给自己现世的善愿为个别回向。做了一切善事都应当回向,先总回向,再个别回向。每次回向都可以包括二者。
回向可以回向给众生,同时回向给自己的亲人、冤亲债主等。功德不是有限的物质,有排他性。而是像火光一样,一个灯把可以点燃千千万万的灯,灯灯无尽。自身的光明却不会有丝毫损减,点的灯越多,光明越大。
功德不是物质,不要以物质的概念来衡量。回向给他人,对方能得到多少帮助,不在于我们回向的对象有多少,而在于回向的心有多强猛、真诚。对于凡夫来说,回向给具体的人更容易用心,回向一切众生能够帮助我们修广大心、平等心。计较利益多寡,是世俗的心态,修行要重在自己的内心上的平等无分别。
真正的回向是内心所想,而不是语言所说,如果嘴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说出来的就是空话,没有用了。所以回向正是一种提醒,帮助我们把心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说出来就是用声音摄心的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默默回向。无论哪种,都要殷重、诚恳。
一滴水,若置于砾石之上,一会就干了;若落入大海里,大海没有干涸之前,这滴水是不会干涸的。因此,哪怕一个小小的善行:布施一块钱、为大众服务、扫地、清理杂物尘垢、或是至念百声佛号、或敬心绕塔数匝等,若能回向给法界众生同证菩提,那么在未获得证果之前,此善根永远不会消失。反之,若做了非常大的善法却没有回向,善根则很容易毁减!保存功德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功德存入众生的银行里,这样才能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是功德回向的修学与益处。
1、一个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会越积越厚,我们常讲积功累德,这是累
德。有恩的,我回向给你,这是报恩。有怨的,我回向给你,这是解除怨结。
2、以智慧善巧方便将佛法(一切无为法)传播,推荐给一切大众;这样去做,做了不求自己任何的福报,就是回向。
、回向,要不着相;不着相,心才清净!
如果你做桩好事,常常念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没有了。《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所做的一切功德统统不要,统统把它奉献出去。福报、善行,是一切众生的,不是“我”的;把“我”给忘掉,这叫做回向。
4、普贤十大愿王,后面三条属于回向。
“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菩提是觉,菩提是智慧,菩提是大彻大悟。
一定要找一个榜样,最好的榜样是佛菩萨。一切诸佛当中,阿弥陀佛是非常殊胜的榜样,本师释迦牟尼佛对弥陀的赞叹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跟谁学?跟阿弥陀佛学,所以我们常听说“南无阿弥陀佛”。
5、“恒顺众生”,众生无论作善作恶,你要能够忍得过,你要能够在这个境界里头如如不动,要清楚实际什么都没有发生,得“无生法忍”这就是真的“恒顺众生”。唯有真的恒顺众生,心里才不起烦恼,心才会平静。
6、“普皆回向”是总回向,就是将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众生,同成正觉。
“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一法不立,清净无为。
“普皆回向”,是把心量拓开;心量拓开,就可渐渐回复自性。
“普皆回向”,心量拓开跟虚空法界一样,这样才是圆满纯洁。
7、回向,看似是回向给众生,但众生其实也是自心所投射之物,因为众生自性同体不异,而每个人看到的其实都是真空妙用业缘所感来的,是自己心的投射而来。所以回向的意义其实是在突破小我的自私的心量格局,而不是执着有相,认为有众生和一个所谓的我真实存在,认为自己有多少多少功德。众生其实与自己无二无别,一体无异的。所以所谓功德是回向给一体不异的真如自性,因为要让自己无相可住,无住生心,无有功德可得,所以要回向给众生,时时明觉一切是妙有真空。
文章根据大德开示综合整理,欢迎分享,自利利他!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奚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偈二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回向偈三世界和平,人民安乐。
正法久住,法轮常转。
灾障消灭,祸患不生。
法界有情,同生极乐。
回向偈四普贤菩萨发愿偈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五文殊菩萨发愿偈
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回向偈六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普愿尽法界,沉溺诸有情。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回向偈七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正觉。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