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行政 >> 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汉硕考研真题完
大家添加研宝好友,研宝会拉您进入北外汉硕考研交流群。
研宝
专业一:汉语基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_______。
2.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_______。
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_______。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
5.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牧童”和“木桶”中后一音节的区别主要是由_______决定。
6.音位是按语言的_______归纳出的音类。
7.普通话中的后、低、圆唇元音是_______。
8.zh、ch、sh、r发音共同点:都是_______。
9.普通话中的舌面送气清塞擦音是_______。
10.按照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d、t不能拼_______呼韵母。
11.根据定义,区分语素和词的标准是_______。
12.一个词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是它的_______。
13.复合式合成词是由_______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
14.语义场是根据不同词之间词义的_______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15.惯用语大都是_______结构的短语。
16.义项是词的_______的分项说明。
17.成语的基本特征包括意义的整体性和_______。
18.语境可以分为上下文语境和_______两大类。
19.句子成分是由句子或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_______决定的。
20.汉语语法意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
21.复句和单句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
22.词的语法功能是_______的标准。
23.“张老师介绍我去见校长”是_______补语。
24.“热得要命”中的“要命”是_______补语。
25.“只要A,就是B”是_______关系的复句。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15题,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一个音位就是一个语音类型,因为同一音位中的发音的细微差别在交际中没有区别意义。()
3.i、u、ü是介音,只能构成韵母的韵头,不能成为韵母的韵腹。()
4.楷书一出现,汉字成为方块字形就完全定型化了。()
5.“区、匹、匠、医”的第二笔都是折笔。()
6.“大海”和“大浪”都是短语。()
7.“怪脾气”的“怪”和“怪好看”的“怪”是同音词。()
8.熟语之所以成为词汇学的研究对象,是因为人们常将其作为词一样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9.“虚心”和“虚伪”的区别是语意轻重不同。()
10.“微型、民营”是性质形容词。()
11.“他是这么说的”中“的”不属于结构助词。()
12.“美国语言学家索绪尔”是联合短语。()
13“他越吃越爱吃”是紧缩句。()
14“他宁可租车,也不买车”是转折复句。()
15“窗口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运用了语意双关的辞格。()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40题,共40分)
1.pa、pan、pang、pian中的a在实际发音中_______。
A有差异,能区别词义B有差异,不能区别词义
C没有差异,不能区别词义D没有差异,能区别词义
2.双唇送气清塞音是_______
ApBtCqDc
3.现代汉语中,能够充当韵腹的有_______
A诗歌单元音B七个舌面元音
C两个舌尖元音D一个卷舌元音
4.普通话的前元音为_______
AuoeBIüuCiǖeDaie
5.普通话中,只能做声母,不能做韵尾的辅音音位有_______
A1个B3个C20个D22个
6.“美丽”一词连续时“美”字的调值为_______
AB35C55D
7“shuāng(双)”这个音节由_______组成
A六个字母、六个音位
B六个字母、三个音位
C六个字母、两个辅音音位、两个元音音位
D六个字母、三个辅音音位、两个元音音位
8m和n两个音发音时,_______
A气流不从口腔通过,从鼻腔流出
B一部分气流从口腔流出,一部分气流从鼻腔通过
C发m时气流从鼻腔通过
D发n时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通过
9以姓氏笔画为序,下列姓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A冯匡范张姜倪B匡冯范张姜倪
C冯匡张范姜倪D冯匡张姜范倪
10“员、祖、乡、分、妊、严”中包含的自由语素是_______
A员、分、妊B祖、分、严
C祖、乡、分D乡、分、严
11“珊瑚”一词是_______
A连绵词、一个语素B音译词、一个语素
C偏正式合成词、两个语素D联合式合成词、两个语素
12“所谓‘大师’其实是个骗子”中的“所谓”是_______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13“明天星期六”是_______
A主谓短语B述宾短语C述补短语D偏正短语
14“来拿东西”是_______
A主谓短语B联动短语C兼语短语D同位语短语
15“您的光临”是_______
A谓词性句法结构B加词性句法短语
C体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语
16.“主张快解决”中的“快解决”是_______
A施事宾语B体词性宾语C谓词性宾语D受事宾语
17.“告诉你一句话”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
A近宾语B远宾语C双宾语D补语
18.“这样的想法,我觉得很难受”是_______
A动词谓语句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D主谓谓语句
19.“远山中回荡着阵阵歌声”中的“阵阵歌声”是_______
A受事宾语B施事宾语C当事宾语D系事宾语
20.“一个朋友去年送给她的那对精美的烛台”中有_______
A4个定语B5个定语C6个定语D7个定语
21.“老师的话你听得明白听不明白”中的补语属于_______
A结果补语B状态补语C程度补语D可能补语
22.“教室门口站着很多焦急等待结果的学生”是_______
A连动句B兼语句C存现句D双宾语句
23.“他来信说,只要我们愿意去,他一定奉陪”是_______
A主谓句,主谓谓语句B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C条件复句D递进复句
24.“这件事除非他自己愿意,否则没有人能说服他”是_______
A转折复句B条件复句C假设复句D目的复句
2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运用的修辞格是_______
A比喻B借代C夸张D比拟
26“行”是_______
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D形声字
27“本”是_______
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D形声字
28“休”是_______
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D形声字
29“豪”是_______
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D形声字
30“队”和“坠”是_______
A古今字B异体字C通假字D繁简字
3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句中的“说”与“悦”两字的关系是_______
A异体字B通假字C繁简字D古今字
32“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中“夫人”的用法是_______
A名词用作一般动词B名词用作意动
C名词用作使动D名词用作状语
33“罪”与“”是_______
A古今字B异体字C繁简字D通假字
3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是_______
A姜氏何厌之有?B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C居则曰:“不吾知也!”D胡不见我于王?
35下列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_______
A克伤于矢B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足为外人道也D卫太子为江允所败
36从古至今,“爪牙”的词义变化是_______
A词义范围扩大B词义范围缩小
C词义范围转移D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37“入人园圃”中的“园圃”一词属于_______
A同义复词B词组C近义复词D偏义复词
38《说文解字》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_______
A音序B部首C四角号码D笔顺
39古匈奴君主的称号“单于”的“单”应读作_______
AdànBshànCshánDchán
40“六书”中的两种用字方法是_______
A假借和会意B会意和通假C假借和转注D转注和形声
贰汉语应用能力(共40分)
一、语音能力题(共10分)
1选择正确的音节(从以下音节中选择5个正确的音节,每个音节1分,共5分)
(1)nǔ(2)bò(3)tuán(4)fé(5)qǚ
(6)nǚ(7)luèn(8)jīn(9)jīa(10)jīu
2写出下面句子的拼音(5分)
他酷爱北京的传统曲艺。
二、汉字能力题(共15分)
1填空(10分)
(1)“鼎”有______笔
(2)“兜”有______笔
(3)“葬”有______结构
(4)“医”有______结构
(5)“街”的声旁是______。
(6)“衔”的形旁是______
(7)“垂”的第四笔是______
(8)“壮”的第五笔是_____
(9)“凸”的笔顺是______
(10)“舟”的笔顺是______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5分)
(1)相形见拙(2)烦燥不安(3)挺而走险
(4)针贬时弊(5)一张一驰
三、语法词汇规范(每题1分,5题,共5分)
判断下列符合普通话规范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你先走,我一会儿就来。
2你说的那个地方,我有去过。
3他这样做也太小儿科了!
4今天我来买单,下次再AA制吧!
5祝你们胜利凯旋归来!
四、文言文阅读题(共10分)
1、请为下列古文加注标点(4分)(注意:把原文转抄到答题纸后,再加标点。)
韩厥梦子舆谓之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分,6题,6分)
(1)“旦辟左右”中“辟”和“避”的关系是_______。
(2)“从齐侯”中的“从”的意思是_______。
(3)“毙”的意思是_______。
(4)“寓”的意思是_______。
(5)“肘”的用法是_______。
(6)“俛”异体字是_______。
第三部分汉语语言分析(共30分)
一、语音分析题(共5分)
1“小孩儿”的正确拼写是_______。
2“不动声色”中的“不”的实际读音是_______。
3“尊”在普通话音节中韵腹是_______。
4“这么做可不行啊”中的“啊”的实际读音是_______。
5“相形见绌”中的“绌”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
二、辨析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10分)
1“保护”与“保卫”
2“障碍”与“阻碍”
三、语法分析(共9分)
1用简易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成分(每题3分,2题,共6分)
(说明:主谓之间用II隔开,主语中心语用表示,谓语中心语用表示,宾语中心语用表示,定语用()表示,状语用表示,补语用表示,插入语用小△表示,兼语用双横线加波浪线表示,分析到成分为止。)
(1)那种场面,那种气氛,使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新奇和兴奋。
(2)他得赶紧在坡里砍几根竹子回去修补一下。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性(每题1分,3题,共3分)
(1)那个特别红的苹果让他拿走了。
(2)沿走廊走过去往右拐就到了。
(3)大河上下都封冻了。
四、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2题,共6分)
1这次会议讨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应培养人才的需要而出版高质量的教材。
2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阶段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专业二:汉语教育基础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农耕文化很早就产生了,其代表如经考古发现的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河南渑池县出土的______文化。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疆,______代为西域都护府。
3.传说________上知天文,下察地理,发明八卦。
4.汉字的演变历史是从甲骨文演变到金文,从金文演变到篆书,由篆书演变到隶书,由隶书逐渐转变为今天使用的______和楷书。
5.东汉的《说文解字》中,系统分析了汉字的结构,学术上称为“______”
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反映出荀子唯物主义的______观。
7、东汉王充《论衡》中主要批判的对象就是“______”
8、《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百科式的类书。
9、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________。”
10、中国古代按照《礼记。昏礼》的规定,婚礼程序被称为“______”
11、唐代_____宗的产生标志佛教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
12、元朝穆斯林建筑学家________学习汉族建筑技术,对元大都的建筑进行规划设计,并监督修建,为后来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北魏时期,在山西的大同修建了________石窟,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影响。
14、15世纪产生的________派,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中势力最大的一派。
15、根据《考工记》记载,周代宫室已经出现________的建筑制度。
16.秦代以后,“囿”改为“苑”,合成“苑囿”。这种做法,一直沿用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皇家园林仍被称作“________”
17.我国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是唐代陆羽的《________》
18.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们非常注意记录、总结饮食经验、种类和制作方法,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___》就记载了明代到清代初流行的食品种,并在烹饪技艺上提出了很多见解。
19.辛弃疾的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写的是________节的情景。
20.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________、灵渠。
21.《圣经。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也是古代________民族的文学总集。
22.创作了《新月集》《飞鸟集》等著名诗集的印度作家_______曾访问中国,和徐志摩等中国文人结下了友谊。
23.创作了《情人》、《广岛之恋》等作品的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是________国人。
24.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有_______。
2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著名的“披头士”(“Beetles”)乐队的主唱及灵魂人物名叫_______。
26英语中的“stereotype”意思是_______,它是指对于某些个人或群体的属性的一套固有观念和看法。
27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之间的“_____外交”打破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僵局,在中美关系历史上留下了难忘一页。
28唐朝时_______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29公元前-前年_______通西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与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30瑞士的首都是_____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15题,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2.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政治联系至少从唐代就开始了。
3.“八大山人”是清代八位著名的画家。
4.塔的用途最初是用来收藏佛经的,后来才用来收藏佛骨舍利的。
5.孟子第一个深入探讨人的本性,提出“性善”论。
6.《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名作。
7.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后,很多佛教词汇也成为了汉语中的常用词,如“大千世界”等。
8.著名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作品。
9.《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代的民间故事集。
10.《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11.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
12.跨文化交际指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通现象。
13没有事先通知,临时通知邀请别人参加某个活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14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唯一工具。
15一般认为,中国人之间的身体距离比西方小,尤其在公共场合。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西藏在_______时正式划入中国版图。
A唐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2.历史上,________并成为“三王”。
A禹、汤武王、周武王B黄帝、炎帝、颛顼
C伏羲、女娲、神农D天皇、地皇、人皇
3.《诗经。民生》中描写了________诞生及教人播种五谷的事迹。
A商汤B尧C后稷D伏羲
4.初唐的四大书法家是虞世南、欧阳询、________、薛稷。
A王羲之B米芾C赵孟頫D褚遂良
5.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始于隋代,按照这种分类法,历史文学家的作品应该归为________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6.《搜神记》为________出现的志怪小说,主要记录了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A春秋时期B汉代C晋代D唐代
7、中国戏曲发展到元朝时,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了。自此,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拜月亭》《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优秀剧目》,他们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
A关汉卿、汤显祖、洪升、孔尚任B关汉卿、马致远、高则诚、沈璟
C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D白朴、汤显祖、王实甫、孔尚任
8、明清两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会试之后,经过朝考才能分配官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就是对范进参加________的描写。
A院试B乡试C会试D朝考
9、中国于年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最早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是________
A故宫B秦始皇陵C莫高窟D长城
10、宋代兴起的书院教育中,最大的特点是“讲会制度”的实行,它的创立者是
A陆九渊B程颐C朱熹D周敦颐
11我国用以记录自然季节的二十四节气,到西汉初年已经完整地出现在《________》一书中。
A《吕氏春秋》B《尚书.尧典》C《史记.天官书》D《淮南子》
12唐代对绘画有四种评价标准,到宋代________成为对画作的最高评价。
A逸品B神品C妙品D能品
13唐代的燕乐是服务于_______生活的一种音乐形式。
A军旅B市民C寺庙D宫廷
14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我们了解古代_______文化的重要文献。
A越南B柬埔寨C老挝D尼泊尔
15“心学”认为“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集大成者________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A王守仁B朱熹C周敦颐D陆九渊
16.“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语出《_______》
A《论语》B《荀子》C《老子》D《孟子》
17.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________民居。
A土楼B栏杆式C窑洞式D三房一照壁式
18.“清初学界三先生”是指________三位当时的思想界新人。
A龚自珍、魏源、康有为B章炳麟、王国维、魏源
C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D黄宗羲、谭嗣同、章炳麟
19.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四书”指的是________
A《论语》《孟子》《老子》《庄子》B《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C《论语》《孟子》《荀子》《列子》D《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
20.从________朝起,国子监开始成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它本身又是最高学府。
A隋B唐C汉D宋
21.战国时期,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派都要通过办学来扩大影响,于是私学高度繁盛,其中以_______两大学派的私学规模最大。
A墨、阴阳B儒、法C儒、道D儒、墨
22.外丹道在_______达到鼎盛时期,后来便开始走向衰落,内丹道代之而起。
A魏晋B唐代C南宋D明代
23.经《马可。波罗游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座石拱桥的是_______
A灞桥B卢沟桥C赵州桥D宝带桥
24.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教士们也将中国介绍到欧洲,他们不仅翻译中国典籍,还著书专门介绍中国,其中法国人杜赫德(JeanBapisteduHalde)的《_______》是欧洲人研究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A《中国历史》B《中华帝国制》C《中华大帝史》D《中国通史》
25.中国古人对四季有着不同的感受和描述,也因此产生了专门描写四季景色、风物的词,比如“惠风”是用来描写_______的。
A春风B夏风C秋风D东风
26文艺复兴时期,创作了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的著名艺术家是________
A拉斐尔B达芬奇C米开朗琪罗D提香
27有“邮票王国之称”的欧洲小国是________
A摩纳哥B安道尔C卢森堡D列支敦士登
28当代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_______
A《交叉小径的花园》B《蜘蛛女之吻》C《唐璜》D《百年孤独》
29下面哪部作品不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作的?
A《麦克白》B《罗密欧与朱丽叶》C《奥赛罗》D《伪君子》
30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是由以下哪位音乐家创作的?
A莫扎特B柴可夫斯基C肖邦D李斯特
31以下哪个因素会妨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A勇于创新B思想开放C高度重视工作任务D较少以自我为中心
32非语言交际内容不包括
A手势B眼神C服饰D职业
33在英语国家,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介绍宾客时,不合乎礼仪的做法是
A将女子介绍给男子B将同性别中的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C将同性中地位较低者介绍给地位较高者D将未婚女子介绍给已婚女子
34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诞生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35英国人如果说“她像一只猫似的”,意思是_______
A她很温顺B她爱挠人C她脾气不好,爱骂人D她长得很迷人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3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奥苏贝尔突出强调了_______和机械学习的差别。
2.学校情景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可分为_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在教育系统中_______是中心,是教育的主题部分、核心部分。
4.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_______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5.教育史上有很多种课程理论,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和活动课程论。
6.罗杰将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_______教育和教学理论,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7中介语偏误的“化石化”现象表明中介语的偏误具有_______性。
8按照测试的命题方法,语言测试分为分立式测试、综合性测试和_______.
9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是_______。
10、70年代,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转向对习得过程、习得规律和_______的研究。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接受学习本质就是机械学习。()
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是一种对立关系。()
3生活中“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条件作用的泛化现象。()
4教师的期望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或学业成绩。()
5教学过程的性质,是对学生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6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的。()
7塞林格过分强调潜意识的习得在成人第二语言获得中的作用,而贬低有意识的、特别是课堂学习的作用。()
8我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属于成绩测试。()
9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
10交互式教学的中心是小组讨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们能把一张张静止的画面看成连续活动的电影,正是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逻辑记忆D感觉记忆
2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和___________归为缺失需要,它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A尊重需要B美的需要C求知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3许多学生愿意学习语言,即使不一定得到学分、获高分,也会持之以恒地钻研,这属于___________
A外部动机B内部动机C附属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4韦纳对归因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把能力归为___________因素。
A内部、稳定B内部、不稳定C外部、稳定D外部、不稳定
5几百年前的不同教学论思潮所形成的教学过程模式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大体有以下四种,传授式、发现式、活动式和___________
A发展式B启发式C产生式D任务式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普遍教学原则__________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
7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中,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有其自己的内在大纲的学者是___________
A拉多B舒曼C科德D塞林格
8想要测量听力理解的能力,却采用笔头回答问题的方法,说的是测验的___________问题。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可行性
9语言项目的质量评价,可以从有效性、可靠性、区分性和可行性及___________几个方面进行。
A信度B效度C难度D反馈作用
10分析教学法的流派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___________和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
A教学原则B教学对象C教学过程D教学背景
第三部分、材料分析与写作(40分)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英是北京某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二年级的研究生,通过国家汉办的志愿者考试,被派往美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英认识了正在学习汉语的大卫。在他们聊天过程中,李英提到她喜欢户外运动,比如爬山、远足、露营等等。大卫建议一起到城外附近的地方去爬山。李英想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方式,于是高兴地答应了,而且主动承诺做好一切准备。但考虑到自己是女孩子,单独和一个男孩子在一起不方便,于是邀请了自己的一些朋友和自己一起去。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李英和她的中国朋友们一起和大卫见了面,总共有十多个人。大卫看上去很不高兴,但什么也没说。他尽量躲开其他人。李英注意到他失落的表情和落落寡欢的样子,但是不能理解。她不明白,自己做了这么大的努力,承担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而大卫却不高兴究竟是为什么。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费用少白癜风青少年基金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xz/1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