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尔

摩西葡安游记十二北方三座古城

发布时间:2018/1/14 15:36:10   点击数:

北方·三座古城萨拉曼卡-塞哥维亚-萨拉戈萨

(文)亚醒(影)谢彪.12.28

将标题中的三座小城列在一起,是为了叙述方便。这三座小城均在西班牙北部,再往北,靠近比利牛斯山了,往西赶是葡萄牙北侧的大西洋,往东走是地中海,它们在中间,是地理景观差不多的一片土地。

西班牙统一的历史从15世纪末才开始。伊比利亚半岛,除了葡萄牙,安道尔,直布罗陀(英占),还有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属西班牙,这在欧洲是大国了,但这块土地历史上分裂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

从地理环境分析,半岛绵延的高原山脉把陆地分割成细小的碎块,农耕时代,这块土地不具备足够的资源和幅員建立庞大复杂的帝国组织,难以产生较广区域内的地理政治中心,它甚至产生不了大兵团作战的条件,众多的城堡林立,彼此都设有兼並的实力,互相牵制,势力范围在很小的区域内变化,达到一种相对平衡。

罗马人和摩尔人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时代,也无法做到使各个城邦完全统一,仍是一种松散的封建割据形式。对西班牙统一作出貢献的,有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的一份功劳,她就是資助哥倫布远航的那位女王。

西班牙原词(espana)就是卡斯蒂利亚语,演化沿用至今。这个国名的起用,表示这块土地结束了“共主邦联”模式(指参加邦联的各王国维持各自独立,但拥戴一位国家元首),成立了统一的王国。哥倫布出航前和女王签协议时,女王正亲自率军在格拉那达城下攻击摩尔人最后的据点,一位强悍的女杰。

萨拉曼卡和塞哥维亚都在卡斯蒂利亚省(西班牙称自治区,这种自治区的建制给国家带来很多麻烦,西班牙最近有切肤之痛,远在东方某国的我好像也有同感,这是题外话)

萨拉戈萨位处阿拉貢自治区,年,阿拉貢国王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结婚,这两个王国的联姻为西班牙全境的统一打下了基础。这种各国王室的联姻改变地缘政治的现象在欧洲很普遍,东方罕见,即使有也达不到他们那种程度。

因王室联姻而产生的国家联盟,基础並不巩固,年,阿拉贡的公主和加泰罗尼亚的伯爵结婚,加泰罗尼亚被纳入阿拉貢,公主过世后,加泰反复闹了几次独立,但因为阿拉貢与卡斯蒂利亚的关系,独立又很难成功。

要理清这些历史上错综复杂的麻线,挺费神的,但欲闹独立的人不嫌麻烦,常常会从这团乱麻中抽出一根线来,重新捋理一番,欲证明独立的历史依据,最近加泰罗尼亚闹独立,也在这些乱麻中找线头。

转回话题。萨拉曼卡的出名,在于它有一座大学,萨拉曼卡古城是围着这座大学发展起来的。萨拉曼卡大学建于13世纪初,但古城曾毁于洪灾,大部分建筑在18世纪以后才重建。萨拉曼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又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都因缘于这座大学。萨拉曼卡是卡斯蒂利亚文化的荟萃之地,也是西班牙语的主要源头。

萨拉曼卡整座城市16万人,估计大学的师生员工占了城市人口约一半,整座城市的生活节奏随着大学在脉动。大学建在一片坡地上,和西方多数大学一样,校区是一组开放式的楼群,之间又夹有几座教堂,(萨拉曼卡大学的神学院在西班牙挺有名)。

我们去时,中午时分,行走在石基巷道里,忽儿阳光迷离,忽儿静谧幽深,时遇一组组学生来往穿梭,不闻嘈杂,细细的耳语,甜甜的笑容,轻轻而又快捷的脚步,为安静的校区增添了活跃气氛。

学生们各种脸型和肤色,也许他们是来自海外,也许,他们的祖先已在千百年前从不同地方汇集到这块土地上,创造了那个时代的辉煌,现在他们走在祖先曾经走过的路上,继续探索,不懈寻覓,那一张张年青的面庞,在注視着这个世界的未来。

我们和学生擦肩而过,曲曲拐拐,走出校区的石巷,眼前豁然开朗,能望见远处的农田、房舍和闪着光亮的小河。这儿地势很高,也象征着这座大学在西班牙社会的高度。

第二天离开萨拉戈萨,两小时车程,我们从13世纪的大学城来到了古城塞哥维亚,城很小,5万人,却曾是军事要塞,扼守一条大峡谷,是马德里和西北地区往来的要道。这座古城在第六篇游记中曾描述过,讲过这座城市的“吃”,今天聊聊其它的。

这座城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年,古罗马人占领並建设了它,一直到公元3世纪。所以此城又被称为罗马古城,还有显赫的是,这个小城在13—15世纪曾是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都,它应该能被視为现代西班牙的政治起源地。在西班牙13座整个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中,它和萨拉曼卡位在其列。

和古城齐名或者说古城因为它而更出名的是那座古罗马渡槽,建于公元一世纪。当你乘车接近萨拉曼卡时,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这座大渡槽,说它大,是因为它规模很震撼,視覚冲击力非常强,当知晓这座大渡槽的建设年代后,我产生了和第一次仰望秦代古长城时的那种感觉,令我感慨的是,秦代古长城已快湮没了,而大渡槽至今还在使用。

大渡槽至今不废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是全石砌成的。古罗马人占领塞哥维亚的时间是公元前80年到3世纪,古罗马人涉足伊比利亚半島的时间更长,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被西哥特人打败为止,整整7个世纪。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古罗马文化在半岛留下深深的痕迹。

有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它不是渲染,它是历史事实的写照,罗马军团打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随之而来的是定居奌,大量的石砌建筑,渐渐发展为城镇。

和中国的黄土地和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那儿巨大木材难得而石材易得,这使从埃及——希腊——罗马延续下来的石砌建筑很自然地得到应用、推广並成为传统,这在有意无意中使欧洲留存了大量逾千年历史的优秀建筑。

大渡槽就是这样的建筑,它将距塞哥维亚古城18公里外的弗里奥河水引进城里,由于古城建在峡谷中,引水工程要跨越巨大的沟壑,不得不修建这座大渡槽,並从此闻名于世。有西方学者感慨道,他坐飞机到西班牙,哪怕只是为了看一眼这座渡槽也值得。

渡槽长余米,高约30米,上下两层,多个拱洞,用2万多块花岗岩石料干砌而成,未用灰浆。想一下,这是2千年前的工程,不能不使人感叹,现在它耸立在你眼前,光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去审视,你也会称赞它。

下面和微友讨论一个问题:渡槽派什么用?当然为引水;为什么要用渡槽引水?我此问有原因,因为塞哥维亚古城就建在“埃雷斯马河”和“克拉莫尔河”的交汇处,古城不能用此两条河的水吗?当然不是。

于是想到了渡槽引水的一个通常不会被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xz/146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