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气候 >> 我在现场北京冬残奥会在雪飞燕见证中
3月,在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残奥会再次点燃了冰雪激情。在皑皑雪面,在高山之巅,冬残奥运动员们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出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随着3月13日梁景怡在男子回转站姿项目中收获银牌,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交出3金9银7铜的优异答卷,我与我的同事也随之结束了这次冬残奥之旅。
↑3月7日,张梦秋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全能(站姿)比赛中。
↑3月7日,中国选手张雯静在比赛中摔倒。
四年来的刻苦训练和奋勇拼搏,让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从新军迅速成长为一支强队。19块奖牌的成绩是该项目参赛各代表团之最,能够在现场见证中国运动员创造历史亦是我的荣耀。
刚满20岁的张梦秋获得2金3银,圈粉无数;朱大庆带伤作战不言放弃,与领滑员闫寒寒战满5场比赛,收获3银1铜;刘思彤梦圆北京收获1银3铜;张雯静发挥技巧专长,收获1银2铜;梁景怡在“雪飞燕”上演中国速度,收获1金1银;17岁的梁子路作为队内年纪最小的选手斩获一铜。孙鸿胜、张海原等运动员也在比赛中滑出风采,享受比赛,收获尊重。
↑3月6日,中国选手朱大庆(左)在比赛后与引导员闫寒寒庆祝。
↑3月6日,中国选手张梦秋(左)与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项目夺冠后与队友郭佳欣拥抱庆祝。
↑3月13日,中国选手梁景怡在比赛中庆祝。
这些好成绩的背后,我也看到了国家滑雪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场馆设置了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坐席,并且降低了混采区的护栏,几乎把方方面面都想到了。有了这些细心的保障,残奥运动员们才能在赛场上拿出最好的状态,用乐观和拼搏实现自我,也激励了全世界的观众。
↑这是2月28日拍摄的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无障碍坐席。
↑2月28日,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修整无障碍通道。
↑2月28日,运动员在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乘坐缆车。
与在冬奥会将镜头聚焦于赛场上的拼搏时刻不同,在冬残奥会上,我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比赛结束之后。
在我的镜头里,似乎冬残奥会上的眼泪,比冬奥会上要更多一些。冬残奥运动员赛后也往往比冬奥运动员更加激动,更容易留下张力十足的庆祝画面。这些画面,让我忍不住想去了解他们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又让我更加明白:他们定格在我镜头中的强烈情感,是他们几年来甚至是迄今为止的一生中不断与痛苦抗争的凝结。
↑3月5日,瑞典选手埃芭·奥尔舍在比赛后。
↑3月5日,加拿大选手莫莉·杰普森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女子滑降(站姿)比赛后。
我拍摄了躺在地上的杰普森和奥尔舍,后来,给我留下同样震撼的还有捂住胸口的朱大庆、人群中轻轻擦去眼泪的安德烈娅·罗特富斯、在队友身旁放声大哭的张雯静……
↑3月5日,中国选手朱大庆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女子滑降(视障)比赛后。
↑3月11日,德国选手安德烈娅·罗特富斯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站姿)比赛后。
↑3月11日,中国选手张雯静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坐姿)比赛后哭泣。
↑3月11日,中国选手张雯静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坐姿)比赛后哭泣。
希望我的照片可以引起更多人对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qh/2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