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气候 >> 政事堂强调的ldquo烫平周期rd
从周期到滴灌,筚路蓝缕。
——共工
A
政事堂的小号政事堂Plus在《降息与实际降息的区别》中,非常精准地提到了这么两段:
面对经济危机,如何拯救经济,从宏观层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放水。
放水最重要的作用,跟救治病毒是一个逻辑,那就是烫平周期,避免挤兑和病毒风暴,防止很多不应该死的个人和企业,就这么死了。
如今全球宏观经济已步入危机,这众所周知。虽然中国疫情已然得控,可西方国家没有啊,受到他们需求下降的拖累,咱也不得不想办法应对艰难时分了。
可是,放水究竟是如何“治病救人”的?烫平周期又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烫,烫什么周期?且听笔者道来。
B
放水的意思,就是央妈通过降准降息,让这个RMB大池子里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
为什么放水会对刺激经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想象一个大的资金批发市场,央妈在其中具有唯一的铸币权,是当之无愧的话事人。各种银行都是央妈的娃,需要妈疼,只有他们能在央妈那里直接拿到第一手资金,而且都是批发价。
利息越低,资金的批发价越低,银行把钱贷出去的价格也越低。利息低了,企业就敢贷更多的款搞生产、发工资,政府部门能融来更多的钱搞建设、搞投资,老百姓借到更多的钱去买房买车消费。
大家都有钱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了,这经济不就起来了嘛。
可是呢,降息也不是万能的。以上这番景气之中,蕴藏着危机。
当经济特别景气时,人人有钱赚,企业开始想趁着行情好赚更多钱,于是找银行借更多钱、做更多投资,放大杠杆,放大收益;
地方政府想着发行地方债,或通过城投平台融资,投资拉动地方的基建提升政绩。
个人想着买更大的房,更好的车,吃好穿好,此时借钱的需求开始增多。
金融的扩张需求总是领先于实体经济的产能,投资和消费开始扩张,物价开始有加速上涨的迹象。
国家开始担心经济过热,担心通货膨胀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于是让央妈提高准备金率,并提高批发资金的利息,银行们拿到的批发资金变贵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不受太大影响,同样提高了贷款利率。
一切顺利的话,这个链条将传导到企业端、政府端和个人端,越来越高的融资成本抑制了借钱的需求,也就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渐渐缓和。
以上,就是一个经济周期。
C
周期一起一落,就像过山车一样,难免有人在波峰蹦的太高,以至于在波谷摔得太重,甚至被甩出去。
-年的造船业就是典型的例子,知名企业熔盛重工集团对行业的景气产生了心理惯性,盲目扩张,众多高管陶醉在增长幻觉中,对全行业衰退风险视而不见,最终碰上市场滑坡,产能过剩,昔日民营造船业龙头轰然倒塌。
同样的道理,当经济不行时,尤其当出现新冠病毒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产品卖不出去,供给需求双双萎靡,投资消费量价齐跌,企业亏损个人停薪,如果任由这样发展,终有一天企业将还不起银行贷款,银行不良贷款同样形成损失,双双面临破产倒闭,政府税收大幅减少,经济萧条开始进入惨烈的负反馈,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
因此,国家需要把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尽量拉得平缓些,不要等到经济热到极点才加息,冷到极点百业凋敝才降息。
这个“波峰波谷尽量拉得平缓”的方式,就叫“烫平”。
比如这回2月以来的一系列降准降息,央妈在预见在百业凋敝的波谷出现之前,及时放了水。这及时雨能给这些企业和个人释放积极的信号——能借到比以往更便宜和更容易借的钱,资金链渠道拓宽了,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凶险。
及时拿到了低息……内心OS一定是: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奥利给!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一切顺利”。可现实往往是不“顺利”的,永远比理想情况套路更复杂晦涩。
总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啊。
D
但政事堂也说了:
放水虽然能带来钱,但并不能带来财富,多发行出来的货币,由全体国民承担,但是却只流向了极少数的群体手中。
也就是说,放水其实无法均匀地惠及所有人和所有企业。
传导放水链条的银行们,会区别对待他们的客户。银行本身也是经营主体,自负盈亏,得考虑自己股东的利益。当危机来临,银行会比实体经济更敏锐地嗅到风险,更担心自己贷款收不回来,所以会更加谨慎地借钱给抗风险能力强的客户。
于是,拥有潜在政府信用背书的国企们成了最大赢家,其次是大企业,龙头们。
这些巨头,得到了放水的灌溉越发强大,而承担了国家大部分就业的民企、小微企业依然在泥潭里举步维艰。毕竟危机时刻,抗风险能力就是银行考虑的一切,而政府信用、资产规模,是对抗风险的王牌。
除此之外,放水也会推升通胀,通胀上升后,领固定工资的人群收入不变,支出却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其次,放水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低收入人群没有金融工具对冲通胀,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更甚。
谁原先更容易借到钱,谁就能享受到放水最多的好处,通俗点说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这就是为什么,放水必然会带来不公平——以及悄然之间完成的财富再分配,贫富差距拉大,马太效应。
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就是世界性难题啊。但我们毕竟是“利率双轨制”,政事堂也说了:
这些杠杆套杠杆的都是大资金,他们锚定的主要是基准利率。
这也是为什么央行打死都不降基准利率。我们的双轨制,使得本次放水对大企业的利率不变,对中小企业则利率下降,保证这水达到“精准滴灌”的作用。
F
但,再精妙的设计,总存在漏洞……
央妈放水给人们提供了充裕的购买力,却在微观层面管不了这购买力用在哪里——国家希望企业用来支持投资,个人用于刺激消费,可结果人们却干起了炒房炒股。
例如3月深圳楼市迎来大涨,展现出了惊人的购买力,就显然是有人在这轮放水中,将释放的流动性用来炒房——低息的消费贷,甚至有人通过注册小微企业以拿到低息贷款来买房,防不胜防。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3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的销售价格数据,深圳3月份的新房、二手房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5%、1.6%,在4个一线城市涨幅最猛。当前深圳二手房的成交均价为元/平方米,相比年已翻了一倍,与北京、上海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也几乎2倍于隔壁的广州。
房价有个简单的模型: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
其中这个短期,指的就是放水宽松是短期刺激房价上涨最直接的原因。央行披露数据显示,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存款达1.86万亿元,相比年的亿元,激增超%,说明货币宽松已经生效,新增的购买力已经流入了企业和个人手里,将短期内直接推升房价上涨。
所以不要奇怪,为啥深圳等地这些天是屡屡传来开盘即“秒没”的新闻了。
理解了这点,就理解了政事堂为什么之不厌其烦地说,中国房价将会继续两极分化,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与边缘城市边缘地段的房价将会进一步拉大。
事实上,川总同志就是靠深刻理解金融借贷发家的,为什么川普同志这么喜欢逼美联储降息,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他一生热衷借贷,低息对他是百利无一害;
他是做房地产的,房地产是高杠杆行业;
他现在的目标是连任,放水能推高美股泡沫,对其连任是很大的加分项,所以他其实不关心大选之后的事情,如果不是新冠疫情,他一样会鼓吹降息来刺激经济,直至大选结束。
曾经“独立自主”、“高贵冷艳”的美联储,如今早已被美帝大资本集团的利益裹挟。
为之鄙夷的同时,咱们也该心存警惕。
我们顶层虽顶住重重压力搞了改革,规划出了利国利民的“利率双轨制”,可漏洞却为人所利用,使得本该拯救经济的珍贵甘霖,为投机者笑嘻嘻地导入到楼市之中。
你说,究竟是人们太聪明了,还是地方太干渴了呢?
编辑:刘凯强
势之场点个[在看],作者就能加个卤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