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道尔 >> 国家景点 >> 经验分享middot第34期瓶子
本文同时献给伟大的科比布莱恩特
以及他激励我无数次的曼巴精神
写在前面
在阅读过之前大佬们的分享之后,我愈发觉得自己是?个“异端”。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如果让我分享经验的话我该说些什么,结论是我写不出那种干货满满的经验贴。和他们用心准备全力以赴不同,我一直处于?个十分佛系的状态,没有计划,没有目标,对于未来也没什么想法,?直以来都是让自己不时抽风的脑子做决策,然后为那?时的疯狂擦屁股。不过我并没有觉得那有什么不好。所以我打算把这篇分享写成一篇自己三年半大学生涯的汇报,各位就当看故事一样读一读我的成长历程好了。
一、我要做个废物
我是一名山东考生。虽然中学的时候我一直生活的很轻松,但是山东高考大环境的压力还是让我受了不少苦,所以步入大学的那一刻我决定,我大学四年要做个废物。
可惜废物不是说做就能做成的。虽然我下定了决心要在非学业的各个方向探索可能性,我还是保持了高中延续下来的良好习惯,认真听课好好做作业。信息学院大一的课程有两座大山,高数和编程,说实话这两门课都不难,只需要你下一定的功夫就可以了。而且给女同学讲数学和编程题很容易提升对方对自己的好感。至于其他的课程,只要你上课态度认真,成绩就不会坏到哪里去。就这样,高中生活习惯的惯性使得我 学期的绩点还不错,“废物计划”开始动摇。
第二学期和 学期剧本基本一致,而且财大计算机是个特别小的系,课程又相对独立,这使得我们班会有大量的课程会?起上,身边一起上课的同学一旦固定,就会出现社会分工现象,比如这个人更偏向于接受pre的任务,那个人比较会写代码,还有一些全能的大腿。我个人不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更讨厌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所以我也就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班几个”答案源“之?。老师们都是过来人,他们很清楚我们在做什么,所以我也就获得了相应的奖励。
到此为止我的“大学废物计划”彻底告吹,毕竟两个学期的高绩点浪费掉实在太可惜了。
后面的故事就平淡如水了,大二课程压力很大,两个学期都是接近30学分,而且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课程难度和枯燥程度都大幅上升,这一年就完全是在比谁更能忍耐了。
从上面的经历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我并不是?个多么上进的人,学习的原因也是令人哭笑不得。不过对我而言,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却比那些远大而空洞的好处更有说服力。甚至到现在,我在为一个行动寻找背后支持时,还是会用一奇奇怪怪的理由说服自己。这真的很有效。
二、走向失控边缘
大二的时候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做抉择,那就是要不要出国交换。不过对我而言这算不上抉择,因为这原本就是我“大学废物计划”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交换学期的绩点是不会带到你的总绩点内的,这意味着只要不挂科,你可以尽情的玩耍。而且交换学期培养计划上的课程可以全部免修,这就更舒服了。我是选择了大三秋季学期去交换,因为那个学期我的培养计划上有几门课是公认的雷池,极其容易翻车,而且我大三上的专业课完全可以在外方院校找到。
大二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抽风式决策”了,择校的时候也没例外。看着前辈们在欧洲玩的很开心,嗯不错,就欧洲了。看着马德里阳光很好,嗯不错,就马德里了。看着卡洛斯三世大学有理工科招收交换生,嗯不错,就这里了。
我?直认为稳定平淡的经历是极其无趣的,反倒是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令你的生活精彩。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的人生开始走向“失控边缘”。
卡三的理工科在莱加内斯,经管文史类在赫塔菲,这俩地方之间有半个小时的大巴路程。中国留学生和交换生基本都是经管文史类,因此赫塔菲的华人比较多也相对容易找房子,莱加内斯就完全不?样了,整个城华人也就 十个,还都是老移民,而且那个区基本没有房源,都是老头老太太的自住房,这就很刺激了。最终我在飞马德里的时候也没找到房子。在同学客厅住了两天沙发之后,我联系到了莱加内斯住的一群毕业大学生,他们有两个室友十月房子合同到期准备搬走,不过客厅有独立的门,我就顺势搬去了他们家的客厅。
虽然波折但还是很幸运的,我的室友们人都超好,而且那个房子有一个巨大无比的露台,居住体验MAX。交换的朋友可能都或多或少遇到过吃饭的问题,不过我完全没有,因为我有?个梦想做美食家的室友,每几天都要给他试一次菜,我们还一起做了菜谱和技术总结。现在他已经开始自己的餐饮事业了,餐厅每个菜我都尝过。
西班牙理工科的教学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有巨多的实验和小考试,十分强调动手能力,我感觉这十分棒。当时我选了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两门专业课,相比而言体系结构更加理论一些,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需要写一个多星问题的并行模拟程序出来,计算机网络就更要操作了,我们需要使用路由器搭建起一个局部网络并实现路由、通信各种网络功能。最近我?个UCLA的朋友给我看了他的计算机网络编程作业,基本上那个作业就是让学生实现一个链路层的协议。由此可见,国内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求还是差点劲。
我没有和大多数去欧洲交换的同学那样周游各国,只去了自己最想去的几个地方,但还是碰到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去巴黎看暴动,结果出发之前三天双方达成协议,巴黎还是那个平静的巴黎。从巴黎前往巴塞罗那的航班上,左边坐了一个宝妈,两岁的宝宝想把他能拿到的所有东西都给我,宝妈问我中国大陆人怎么看待 问题,并告诉我最近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立运动轰轰烈烈,然后第二天我就看到了巴塞罗那人披着加泰罗尼亚的旗帜堵在公安局门口唱歌跳舞。在安道尔滑雪挑战红道差点飞出防护栏。被佛罗伦萨的爱彼迎房东放鸽子深夜流落街头,最终被一个曾经到人大交换的大堂经理捞了,打了三十多通电话帮我们找到了房间并要到了折扣。我的旅行总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我也深深地乐在其中。
交换的一个学期让我成长许多,也使我更加坚信,充满意外的人生才能称得上有意思。
三、下一站:B站
从国外回来之后基本上就进入保研进程了。
其实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还是不确定自己下?步该往那个方向发展,金融?计算机?大数据?貌似都不错,也貌似都不怎么样。于是我决定去业内看看。
年1?3号我终于开始了我人生中的 份实习,是一份券商研究所的计算机行研岗位。十天后我离职了。原因很简单,我不喜欢那里的工作气氛,太沉闷,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而且行研的工作让我感觉很没有意思,每天都是在做一些重复的毫无创造的任务,而且通勤很不方便。总之我退出了,一同退出的还有我保研泛金融专业的打算。
寒假过后回到学校继续上课,不过这学期只有两门课,一门专业课软件工程,一门限选课日语。机遇总是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有一次的软件工程课刘桦老师请到了B站的两位大佬来给我们上课,很久以前就埋下的“去B站实习”的想法再次萌芽。等到软工结课以后,我跑去问刘桦老师B站那边招不招实习生,然后我就被推荐了过去,作为一只“校企合作”的小白鼠加入到了主站技术中心。
B站是个好地方。我从进组的 天开始,就成了团宠小弟,被几个哥哥各种照顾。我的技术栈和部门不是很匹配,需要花?些时间去逐渐学习和适应,他们就很耐心的帮我一点点进步。等我步入正轨了,我开始跟着哥哥们一起做项目,他们也没有丝毫因为你经验少就小看你,永远平等的对待你,给你表达和尝试的机会,将一些挑战托付给你,将你写的代码上线,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在创造有意义的新东西并收获快乐。
显然,到此为止我的职业倾向已经十分明显了,计算机行业、互联网公司就是我的选择。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我开始了解各种计科、软工的夏令营,开始修改自己的简历、总结自己的经历,开始海投。
不过事情并不总是像我想的那么轻松。
四、保研经历与夏令营介绍
在开始这一章之前,我先简单交代一下自己的简历:
外号“瓶子”,男,上海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GPA3.81/4,排名1/40,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上海市大学生击剑锦标赛铜牌(我认为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体好挺重要的)。
论文:区块链存储结构优化(一作,未发表,论文结构完整)
项目:爬虫项目,数据挖掘项目(均为小项目)
实习:B站主站技术中心(参与网络库升级项目、BW展会AR应用项目)
其实说实话我认为这份简历只能说一般,看似很全面,但是都不够出彩,没有一个可以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点。这也许就是我简历关战果惨淡的原因吧。
我当时投了清华的软院和深圳伯克利研究院、北大的信科、交大电院软件工程、浙大计算机还有复旦计算机,结果只有复旦给了我夏令营通知,可以说是十分危险了。
有了入营之后就要针对夏令营准备起来了,复旦计算机一营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实验室宣讲,然后是上机考试、英语口语面试和专业面试,对应的准备也比较单纯。
上机考试的算法题目难度大概在leetcode难度的middle和hard之间,题目采用OJ形式,在Linux服务器上运行,系统只提供编译结果不提供运行结果,需要自己编写测试用例。此外,每道题对应三个层级的数据量,大数据的处理是比较麻烦的,牵扯到很多的技巧和坑,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英语口试就是真·一对一闲聊,不会牵扯到任何专业问题,哪怕你企图往专业上靠拢,面试官也会无情地打断并告诉你,我们这一阶段不考察专业问题。
专业面试是多对一灵魂提问形式,简单是自我介绍后会针对你的简历和材料进行提问,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考官会无情打断并释放嘲讽,会有追问,我当时被追问了爬虫程序的架构问题和网络库升级中的技术问题,此外还会有各种刁钻的问题考验你的临场反应能力。
其实理工科的夏令营相比商科单纯许多,就是十分硬核的考察你的专业能力和交际能力。
按照惯例,有瓶子出现的地方就有意外发生,夏令营也不例外。
我们这一年的夏令营竟然现场重新报志愿?为报名热门方向的同学们伤心一小会儿。后面的事情就更有趣了。我一开始其实是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的,但是 直觉告诉我,机器学习相关的是雷区,不能报。经过我的多轮调研和纠结,最终我报了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好嘛,重新报志愿这是难为我啊!
就在这时,?个身材壮硕、皮肤黝黑的中长发男子登台了,他开始讲他的实验室,HumanCenteredCompute,嗯……不知道干嘛的……
接着他开始讲他们实验室去年的一项研究,“互联网喷子的形成”,哎有点意思了,中午吃完午饭回教室路上迎面遇见这位老师,我与他相视一笑,互相问候,嗯,有内味了,下午实验室开放时间我跑去他们实验室聊了?会,感觉这老师真挺不错,就他了。没错,我选我们实验室的原因就是如此的神奇,“只是因为在?群中多看了你?眼”。
更神奇的在后面,夏令营我笔试做的不理想,只收到了?个专硕的o?er,不过我已经很开心了。读个硕士出来,看看有没有机会再回B站去正式工作,这就是当时我的计划。
结果在一个周四的早晨,当时我正在绿叶图文打印材料,长发教授给我发来一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jd/2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