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尔

国际粮食论坛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

发布时间:2021/10/6 13:14:23   点击数:

全世界范围内,身处山区的最饥饿人口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年至年间,发展中国家面临粮食不安全风险的山区人口数量从2.43亿人增至近3.5亿人。

简而言之,即使是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发展中国家就有半数山区民众面临食物不足的风险,无法过上健康生活。

这一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世界各国正努力实现《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确立的共同目标,推动消除贫困,不让任何人掉队。

然而,山区民众却面临着掉队的风险。

由于山地环境恶化、边缘化以及无法获取食物、市场机会、基础服务和基础设施,许多山区民众的生活境遇并无改善,反而困难重重。

改善山区生活条件为何如此艰难?

山区民众所处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环境退化对其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可供他们选择的营养食物与均衡膳食及获取途径都非常有限,食物短缺问题难以克服。

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更为频发的山体滑坡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可对山地社区造成毁灭性冲击。发展中国家近80%的山区民众都生活在受此类灾害影响的山区。

过度放牧、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和城市化进程也可导致山区土地退化,造成农业用地流失和生产力下降。

新冠疫情危机令这一紧迫形势雪上加霜。主要以农业、旅游业和外出务工人员汇款为生计来源的山地社区本已脆弱不堪,面对抗疫限制措施更是岌岌可危。

我们必须明确:山地环境退化是人人都须严肃对待的大问题。

山地提供了全世界60%至80%的淡水,从家庭用水到灌溉,再到工业、粮食与能源生产,淡水都不可或缺。山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都坐落于群山之中。许多粮食作物和牲畜物种都是山地的馈赠,马铃薯、西红柿、羊驼和牦牛皆为其中代表。

所有人都离不开山地所支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由此人类才能保持健康,不断发展。

面对这些惊人的统计数字,要采取哪些行动才能扭转山区民众的困境,促进山地环境恢复?

应对气候变化是关键所在。在政策、创新、研究和社区参与的支持下,通过推广可持续农业与生计实现粮食体系转型同样至关重要。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进程已经启动,国际社会应将山地作为亟需重视的关键生态系统采取有力措施。要防止土壤侵蚀并维护草地和森林,提高山地生态系统的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样做,还可确保下游地区的民众免受暴洪和山体滑坡灾害。与此同时,粮食及农业赖以生存的水和土壤生产力也会因为景观恢复而得以保持。

改善山区民众生计的另一个途径,是采取可持续方法从山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中挖掘经济效益。

“山区伙伴关系”是联合国框架下旨在改善山地社区生计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联盟。在安道尔、意大利和瑞士政府的支持下,这一伙伴关系发起的山区伙伴关系产品标签倡议力主推广山区小规模生产者的产品,并保护当地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技艺。

此类商品包括印度的洋甘菊茶和粉色大米,吉尔吉斯斯坦的白蜜以及秘鲁的果酱。这一倡议已经得到八个国家逾万农民的响应,其中六成为女性农民,推动产量最高提升了40%,销量最高增加了49%。

联合国粮农组织则进一步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目前已经启动的“数字千村”倡议聚焦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数字技术以及推广乡村旅游的创新渠道,以提升农村地区的韧性,实现收入多元化,建设更美好家园。

针对入选的数字村庄、农产品、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和文化元素以及乡村旅游,将通过各类数字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山区是农村数字转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缩小城乡数字差距和区域不平等、加快创造就业、实现农村经济多样化、推广乡村旅游以及改善农民收入和生计等,都迫切需要实现农村数字转型。

“山地生物多样性”是今年12月11日国际山岳日的主题。这一纪念日提醒我们,政府、机构和社区能够且应当再接再厉,协助山区民众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计并维护山地环境健康。

不让任何人掉队,我们言出必行。

(作者屈冬玉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供稿)

编辑:关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dl/231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