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道尔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32

发布时间:2020/10/29 16:12:10   点击数:

第十讲欧洲西部

考纲点击

1.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2.欧洲西部的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特点。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纬度位置:北温带为主,35oN-60oN,20oW-20oE

(2)海陆位置:位于欧洲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2.范围:北欧、西欧、中欧、南欧

北欧:冰、挪、瑞、芬、丹(5)西欧:爱、英、法、荷、比、卢(6)中欧:德、波、捷、斯、匈、奥、瑞、列(8)南欧:葡、西、安、摩、意、斯、克、塞、黑、南、罗、保、马、阿、希(15)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特征:思考:据图描述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

(1)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是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山地主要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和阿尔卑斯山

(2)海岸线曲折(冰川作用),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主要岛屿:大不列颠岛、冰岛、爱尔兰岛主要内海:波罗的海、黑海.

边缘海:北海、挪威海海湾:比斯开湾陆间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

阿尔卑斯山脉及勃朗峰: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使古地中海的海底受到挤压、产生强烈的褶皱,形成了许多高大的山脉。

冰川地貌广布

北部:峡湾、湖泊中部:平原波状起伏(丘陵)南部:角峰、U谷,湖泊

2.气候类型及分布

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极地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东西差异: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看图“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自西向东、越往内陆,气候海洋性减小,大陆性增强,(受海洋和暖流的影响减弱,)冬季气温越来越低,而墙壁厚度越来越厚,越利于御寒保暖。

合作探究

思考: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①纬度:地处温带②海陆和大气环流: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③地形:中部为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④暖流:沿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思考: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特点:全年温和多雨

对农业影响:降雨较多,日照较少,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是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2)地中海气候成因、特点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夏季,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变得温和多雨。

对植被影响: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丛林为主,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都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它们有的根系很深,有的树皮很厚,有的树叶坚厚并有蜡质光泽。

对农业影响:地中海沿岸地区,适宜油橄揽、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等果树的栽培,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随着欧洲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土壤:棕壤和褐土,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草原,

资源:石油(北海)煤(英国、德国)铁(法国)

3、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1)河流特点:河流众多,各河有运河沟通.

(2)水文特征:①水量:水量较大.②汛期:流量稳定,汛期不明显,利于航运③含沙量:含沙量小④结冰期:无结冰期

河流与湖泊

(一)河流

1、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北麓,流经德国鲁尔区,在荷兰鹿特丹注入北海,是欧洲航运量最大的河流,世界航运最为繁忙。

2、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山地,向东南流经9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3、连接莱茵河和多瑙河的运河:莱茵—美因—多瑙运河

(二)湖泊

本区湖泊众多,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

总结:如何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①地形:流速②气候:气温:冰期(通航时间)降水:流量、水位——降水量、季节分配③植被:含沙量④水系:支流、河道→通航里程

社会经济条件:①流经区经济、人口:航运需求量②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提高航运价值

思考:欧洲西部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1、降水:降水多且均匀,流量大而稳定?2、温度:冬季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2、地形:地形平坦,流速平缓3、植被:植物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社会经济原因:1、经济: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2、运河:运河连通,与铁路、海运配合较好

三、社会经济概况

1、面积不大,数量多2、多数为发达国家3、欧盟

袖珍国: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KM2)、梵蒂冈(0.44KM2,世界最小的国家)。

旅游业发达,人均收入高。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

(1)欧盟发展历程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三、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分布与城市化

本区共有5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稠密区多沿煤矿和主要工业区分布。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引发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英国是最早出现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国家。

本区城市化的特点:①城市化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城市化速度较慢;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⑤大多数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

2.农业

乳畜业发达原因:该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多,日照不足,热量不足,气温日较差较小,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法国的种植业发达,是欧洲粮食(小麦)出口国之一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1)气候湿润,地形平坦,多汁牧场→乳畜业:英、法、德、荷、丹;

(2)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渔业发达,如挪威、冰岛、丹麦等;

(3)南部光热充足→亚热带水果产区和园艺业;(油橄榄、柑橘、葡萄等)

(4)法国(商品谷物农业)是本区少有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巴黎盆地是本区重要的小麦产区;荷兰鲜切花生产;瑞典等国森林资源丰富,林业发达。

思考:欧洲西部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日照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非常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人文条件:1、经济发达,居民喜食乳畜产品,市场广阔;2、交通发达、冷藏保鲜技术先进;3、机械化程度高,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3.发达的旅游业

南欧:阳光、沙滩;北欧:峡湾;中欧:阿尔卑斯山;诸多人文景观:雅典:巴台农神庙,罗马古斗兽场。

5、主要的港口:鹿特丹(荷兰):欧洲第一大港,莱茵河入海口。汉堡:德国第一大港口,易北河入海口。伦敦:英国。

德国

一、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6oE—14oE;48oN—55oN北温带

其中E和N穿过德国中部

2、海陆位置:欧洲中部,北临北海,波罗的海

3、交通位置:欧洲路上“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

4、范围:和9个国家(荷、比、卢、法、瑞、奥、捷、波、丹)接壤,是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

二、南北差异明显的地形

1、三大地形区:北:波德平原中:中德山地南:巴伐利亚高原

2、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三、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

四、河流

易北河、威悉河、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

汉堡港是欧洲最现代化的大港之一。

运河与天然河流相连,河运发达。

五、地形与农业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

中部谷地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发达的工业经济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

1、便捷的水陆交通2、煤炭资源丰富3、水源充足4、离铁矿区较近,输入便利5、市场广阔(德国、西欧)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产业结构老化——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2、环境污染严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兴产业不愿来此安家落户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4、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钢、出口钢的国家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5、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对传统工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产生冲击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多元化。2、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3、发展科技,繁荣经济。4、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六、主要城市

柏林:首都,全国最大城市

波恩:原联邦德国政府所在地

汉堡: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

慕尼黑:德国的“硅谷

英国

1、位置:8°W---0°;50°N----60°N

2、海陆位置:东北临北海,西邻大西洋,南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相望。

3、领土组成:大不列颠岛(包括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北爱尔兰岛及设得兰群岛等组成。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自然环境:

想一想:英国的地形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主要河流?有哪些主要的资源及分布?

1、地形及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为主、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中部有奔宁山脉。

2、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为什么?)、夏季凉爽。

(常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暖湿润。)

3、主要河流:泰晤士河

4、资源及分布:煤、铁资源:奔宁山脉石油:北海

三、经济特征

1、农业

奔宁山区及以西地区:乳畜业发达(为什么?)

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少,气候凉爽,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东南部:小麦、大麦、甜菜产区。(为什么?)

1、西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

2、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工业

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国家————“日不落帝国”

思考?英国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工业发展的条件

1、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航海事业;造船工业2、煤炭资源丰富(伯明翰、曼彻斯特):早期工业必要的条件3、北海油田(阿伯丁):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思考:英国在不同时期出现哪些不同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曼彻斯特的纺织工业和伯明翰的钢铁工业(奔宁山脉的煤炭开采)。

二战后:出现了以汽车、飞机、电子工业(苏格兰)为主的工业部门。

20世纪60年代:石油加工工业发展(北海沿岸的阿伯丁)。

英国工业区的分布

传统工业区:依托:煤铁、殖民掠夺

分布:英格兰中部—工业中心:伯明翰—钢铁、曼彻斯特—纺织、

格拉斯哥—造船

新工业区分布:伦敦周围苏格兰中部(电子)

英吉利海峡及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建成后,会产生哪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节省时间,缩短距离,较低交通成本2、占用土地少,节约用地3、没有交叉口干扰,高速安全4、加强欧洲大陆与英国的经济联系5、减少交通油耗,减少噪声污染,减少尾气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法国

一、位置和范围

1、经纬度位置:5°W-8°E;43°N-52°N

2、海陆位置:西北隔海与英国相望,西临大西洋,东南临地中海,三面临海,三面靠陆。法国位于欧洲西部面积55万平方公里;本区面积最大的国家

3、组成及轮廓:六边形本土出几边临海、几边连陆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

二、自然地理特征

1、主要地形区:山脉: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

(二)气候特征

(三)、河流:塞纳河流经巴黎盆地,航运便利

三、社会经济

(一)农业生产

1、农业分布:巴黎盆地及其以北:混合农业(小麦,马铃薯)

西部大西洋沿岸和南部高原:乳畜业(肉类和奶制品)

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园艺业(波尔多的葡萄园)

1、农业生产有利自然条件

1、地形:平原地形2、气候:温和湿润的气候3、土壤:肥沃的土壤

(二)发达的工业

1、丰富的资源(但煤、石油不足)铁—洛林高原,铀—中西部,铝土矿—南部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0%以上,水力资源丰富

2、工业分布

巴黎盆地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洛林区——钢铁工业马赛-福斯工业区——炼铝业航天工业、军火工业、核工业发达

(三)人口与城市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

巴黎是法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拥有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卢浮宫、凡尔赛宫等

(四)旅游业发达

1、香榭丽舍大街2、卢浮宫3、凡尔赛宫4、巴黎圣母院5、凯旋门6、埃菲尔铁塔

7、西南部城市波尔多:葡萄酒驰名于世。特等“波尔多红葡萄酒”列为世界葡萄酒“皇后”,一瓶百年陈酒在国际市场上可售3万多美元。

香水、法国时装、法国葡萄酒并列为法国三大精品产业,是法国人的骄傲。

法国知识结构

组成:六边形本土和科西嘉岛地形:西北部:平原和丘陵;东南部:中央高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气候:西部和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条件:平原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分布:巴黎盆地及其以北:混合农业(小麦,马铃薯)巴黎盆地及其以北:混合农业(小麦,马铃薯)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工业:矿产:铁—洛林高原,煤—里昂,铀—中西部工业分布:巴黎盆地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交通:巴黎为铁路枢纽,也是世界主要航空港

意大利

一、地理位置:位于欧洲南部

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

地理位置重要性:处于“大西洋—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航线上,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国际通道(中心)。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山地和丘陵为主

亚平宁山脉比较年轻,多火山地震。有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和欧洲最大的活火山——埃特纳火山。波河平原:意大利人口集中,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2、气候特点: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

最长河流是波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南坡,水能蕴藏丰富。

尝试描述波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较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冬季,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二、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园艺业发达):北部波河平原(种植业)农产品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蚕丝等

南部半岛岛屿(园艺业)柑橘、葡萄、油橄榄等亚热带水果

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资源贫乏

四分之三的能源供给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国外进口

1、北部——传统工业区(第一意大利)

米兰:化学工业基地

都灵:汽车城

热那亚:造船工业

塔兰托:钢铁工业(铁矿石由国外进口,临海型)

西西里岛:炼油工业(原油主要从北非、中东进口)

3、东北部和中部——新兴工业(第三意大利)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特点:

1、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2、地区新:乡村或小城镇3、规模新:中小企业、轻工业为主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①以雇员在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包工;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好处

在分散专业化经营情况下,建立了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来实现规模效益。小而不全(专而精),联而不合(不冲突)——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意大利中小企业的发展条件

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3、旅游业发达

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和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又是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加上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风景秀丽,所以意大利的旅游业特别发达。著名历史文化名城:首都罗马,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feiqichec.com/gjjd/196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